<menuitem id="rnx1p"><video id="rnx1p"><listing id="rnx1p"></listing></video></menuitem>
<var id="rnx1p"></var>
<cite id="rnx1p"></cite>
<menuitem id="rnx1p"></menuitem><var id="rnx1p"><video id="rnx1p"></video></var>
<var id="rnx1p"><dl id="rnx1p"><progress id="rnx1p"></progress></dl></var>
<var id="rnx1p"><dl id="rnx1p"><listing id="rnx1p"></listing></dl></var><cite id="rnx1p"><strike id="rnx1p"></strike></cite><var id="rnx1p"></var>
<cite id="rnx1p"><video id="rnx1p"><thead id="rnx1p"></thead></video></cite>
<var id="rnx1p"><strike id="rnx1p"></strike></var>
<cite id="rnx1p"></cite><var id="rnx1p"><video id="rnx1p"><thead id="rnx1p"></thead></video></var>

中國便秘日|約5000萬國人正受便秘困擾,老人、女性最易便秘

時間:2022-03-28 21:53:17  來源:健康時報

(健康時報記者 毛圓圓)3月28日是中國便秘日。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胃腸動力學組發布的《中國慢性便秘專家共識意見(2019)》顯示,我國成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為4.0%~10.0%。也就是說大約有5000萬成人正在受到便秘困擾。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便秘的患病率在逐漸升高,70歲以上人群慢性便秘的患病率達23.0%,80歲以上可達38.0%。女性慢性便秘患病率高于男性!

便秘,是一種(組)癥狀,表現為排便困難和(或)排便次數減少、糞便干硬。排便困難包括排便費力、排出困難、排便不盡感、肛門直腸堵塞感、排便費時和需輔助排便;排便次數減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為6個月。

老人和女性最容易便秘

“老人容易便秘,一是因為年齡大了,吃飯量減少后,便量也會減少,便意也會減少,所以老人排便次數會變少,易出現便秘;二是老年人胃腸功能較弱,腸蠕動速度緩慢,也易導致便秘?!北本┯颜x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吳詠冬告訴健康時報記者,此外,攝入膳食纖維減少、缺乏運動、合并多種疾病和多重用藥也是老年人發生便秘的重要原因。

老年人由于牙齒松動、脫落、缺損,咀嚼功能減退,往往造成膳食纖維攝入不足,驅體活動不便或臥病在床使老年患者活動量明顯減少。另外,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種慢性疾病,需長期服用多種藥物,包括抗膽堿能藥物、阿片類藥、鈣劑、鈣通道阻滯劑等,都是老年人發生便秘的重要原因。

“女性便秘,多是與活動量少、缺乏運動,腸道蠕動緩慢有關?!眳窃伓劦?,排便是一個習慣,一個反射,它受情緒、環境影響較大,而女性常常因為工作等原因忍著不排便,長此以往,這種不規律的排便習慣就容易造成便秘。還有一些女性進食量少,也會造成大便量少,便意減少。

此外,便秘在女性妊娠期非常常見,主要與孕激素、機械性因素和生活方式改變有關。妊娠期由于孕激素作用,胃動素減少導致結腸蠕動減慢;妊娠6個月以上時,子宮增大,壓迫腸管,使腸內容物運行障礙;飲食習慣改變和運動減少也參與便秘的發生。

防治慢性便秘,先從飲食、良好的排便習慣入手

吳詠冬建議,預治便秘,首先要建立好定時定點的良好排便習慣,“不能憑著感覺,有一搭沒一搭的,這就建立不起來排便的條件發射?!?/span>

晨起的起立反射可促進結腸運動,有助于產生便意。調查顯示大部分人群的排便行為在早晨,男性一般在上午7∶00至8∶00之間,女性則較男性晚1 小時左右。另外,進餐后胃竇擴張、食物進入十二指腸誘發的胃結腸反射和十二指腸結腸反射均可促進結腸的集團蠕動,產生排便反射,有利于成功排便。

因此,建議在晨起和餐后2 小時內嘗試排便。最好在家中如廁,排便時需集中注意力,避免受到與排便無關的因素干擾,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其次,推薦便秘患者采取蹲位排便姿勢。有研究證實,相比于坐位排便,蹲位時腹壓并無明顯增加,且此時恥骨直腸肌放松,排便時的直腸肛角變大(大于正常坐位,126°比100°,P<0.05),直腸管腔變直、排便所需的直腸應變就小,有利于糞便的排出;蹲位排便可縮短排便時間,改善排便費力,提高患者排便滿意度。

第三,要增加膳食纖維和水的攝入、增加運動等。增加膳食纖維可改善便秘癥狀譜,包括排便頻率、糞便性狀、排便疼痛和結腸轉運時間等,推薦每天的膳食纖維的攝入量為20~35g,并推薦使用可溶性膳食纖維;每天攝入2 升水會增強膳食纖維的通便作用,因此多項便秘指南推薦每天的水攝入量為1.5~2.0L。

規律的體育運動可縮短腸道傳輸時間、利于通便,有氧運動如步行、騎車等對改善便秘有效,一般推薦每天的運動量為30~60 分鐘,每周至少2次。

吳詠冬醫生提醒,如果調整生活方式后依然無法緩解便秘,要及時就診消化科。


京津冀一體化新聞